首页 > 中唐风华 > 第十九章 易水诗会

我的书架

第十九章 易水诗会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这位是?”卢知礼又看向楚青嫣。

李守急忙介绍一番,不过没有透露楚青嫣的官方身份,只说是自己的朋友,顺便也介绍了一下马燧。

“诸位,人也来的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开始吧!不过在此之前先让我们洗耳恭听一首杨四娘带来的琵琶曲!”

卢知礼身旁一名气势不凡的公子伸出手往下压了压。

此人正是周县令的外甥,名字叫孙瑾。

李守不知道孙瑾口中的杨四娘是谁,不过现场大多数人看来却比较了解,听到孙瑾的话后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纷纷扭头朝桥头的一座木亭望去。

就在这时,一道空灵的琵琶声响起。

整个易水河边立刻安静下来,李守耳中也是一阵爽澈,自从来到唐朝后他还没有聆听过什么正规的乐曲,今天乍一遇到这千年前的专业曲调,脑中立刻变得无比空明。

中国古代人学琵琶是没有谱的,所有的曲子都“不靠谱”,完全是口口相传。每代人也会依照自己的特长对曲子进行微调,这使得每首曲子最后都会有所差异,但却特别适合弹曲者自己的习惯。

所以杨四娘这首曲子弹出后完全如行云流水般欢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说是对现在最好的写照。

一曲终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在这里或许不合适,但易水河边也是悄无人声,唯有春风拂面、河流淙淙。

许久之后人群中才轰然喝起彩来。

“真是太好听了。”悠悠激动地拍着手,“李公子不是也订做了一件乐器吗,你能弹得这么好吗?”

“术业有专攻!”李守自然不能说自己不行,所以敷衍了一句。

“不错!不错!”卢知礼赞不绝口,“杨四娘这首曲子悦耳动听、如若天籁,只是有些伤感,让人忍不住愁丝绵绵。”

“卢公子出身名门,又是今天诗会的半个主人,接下来不如由你开始,为大家赋诗一首如何?”孙瑾在一边恭维道。

“哈哈,这事我可不会推辞!”卢知礼回答的很干脆,“来来,大家也不能只站着说话,那边的亭子里备有酒水吃食,我等一边畅饮,一边品诗如何?”

众男女闻言齐声表示同意,于是大家便来到河边亭子里,里面坐不下的就在外面的草地上铺上苇席,众人跪坐在上面也是十分的惬意。

李守因为沾了卢知礼的光,所以还能带着楚青嫣她们在亭子里就座,这里面积很大,中央还设了一个桌案,上面早就铺好了笔墨纸砚。

“大家吟诗不可无人记录,就由在下捉笔如何?”一名姓张的公子哥主动请缨道。

“张兄一手楷体在我易县无人能出其右,你能捉笔是我等的荣幸。”孙瑾赞了一声表示同意。

李守抬眼看去,亭子另一侧坐的便是那名手抱琵琶的杨四娘,人长得十分标致,头上的发髻也挽了几个造型,与手中的琵琶相应成趣。

“有了,诸位听我这首,‘易县城西杨四娘,手中琵琶世无双。凭兴一曲陌上客,旅客骚人尽断肠!’”

此时卢知礼忽然开口吟道。

众人先是回味了一下,随即交口称赞。

“卢家不愧是范阳大族,祖上既有卢照邻那样的名家,又有如卢公子这般的年轻俊彦,家学渊源真让我等汗颜呐!”孙瑾继续恭维不已。

“原来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就出自范阳卢氏!”李守明白过来,心中对卢知礼起了敬佩之意,能在短时间内边写出如此诗句,也算是人才了。

“受卢兄启发,小弟也有了一首,‘东风抚春草,杨柳低绿枝。年年寒食日,户户祭祖时。’”孙瑾再次恭维一句,然后吟出了自己的作品。

众人又是一阵赞叹。

“马某也有一首拙作,请大家不要笑话,‘春夜雨露重,罗绮岂耐寒。起坐长叹息,忽闻更鼓传。’”李守身边的马燧忽然起身吟道。

“不是吧,马燧这样的老实汉子也有文艺细胞?”李守眼瞅着这位马服君的后人心中一阵惊诧,“难道是个唐朝人都会作诗?”

“在下虽为女子,却也不愿输与人前,‘彩蝶恋花舞,雨燕衔泥飞。鸳鸯戏无间,征人何时归?’”

让李守更加惊诧的是,楚青嫣居然也起身吟了一首。引得几位文艺女青年为她叫好,那些男青年则瞅着这位漂亮又有文化的长腿女子开始失神。

“这?以后还能不能好好做朋友了?”李守心中无奈道:“个个都是诗人,自己杵在这好像不太好意思啊。特别是楚青嫣,你个百骑司的漂亮女特务在这里吟诗,还让不让人活了?”

一旁的悠悠则暗地里攥了攥拳,还好昨天晚上跟小姐提前琢磨了一宿,才攒出来这么一首。

“哈哈!没想到楚姑娘不仅人长得美丽,诗作的也如此之好,真是令我等男子汗颜!”

卢知礼击节称赞道,然后他看向李守:“身边的佳人都有如此才情,李兄定然也是出类拔萃的诗道高手,不知可有大作,我等愿意洗耳恭听!”

“大作?”李守闻言一愣,心中很是无奈,吟诗自己在行,作诗嘛?还得再凑凑字。

这时亭子外的男女青年也已经做完了几首诗。大家听到卢知礼邀请李守的话后都竖起耳朵准备见识一下长安人的才情。

“哈哈,这位李公子才具高的很,崔某刚才就有幸听了一首,现在吟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旁边一名男子忽然大声道。

李守闻言心中暗道要遭,此人不就是那位崔远吗。

“一刀两刀三四刀,五刀六刀七八刀。九刀十刀十一刀,切好排骨再红烧。”果然,对方毫不留情地将李守的四句打油诗念了出来。

“哈哈!”

人群轰然大笑,有些文艺女青年甚至乐得弯下了腰。还有几位男子使劲夹住了腿。

“据现代科学考证,有很大一些人在狂笑的时候容易小便失禁!”奇怪的是李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恶趣味地想起了别的事情。

“我家主人当时只不过在给奴婢交代食谱,却不料这位崔公子竟当成诗来吟,真是可笑之极!”

就在连楚青嫣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情况的时候,李守身边的金彩英居然开口说话了。

不过她作为一名女婢,尤其是新罗婢,出来替家主解释一下倒也合情合理。

“这样啊,原来李公子还是一名厨道高手!”崔远毫不留情地继续明褒暗贬,须知“君子远庖厨”,他这么说其实还是在损李守。

“民以食为天,精通庖厨之道又有什么可笑的呢?倒是这位崔公子,误把食谱当诗吟才真正令人捧腹。”金彩英继续道。

听完这句话众人才止住笑声。

不过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朝亭子围了过来,虽然都是文艺青年,但骨子里看热闹的习性却跟常人无异。

“崔远兄没弄清楚状况,坏了李公子的名声可不好。”卢知礼起身说了句批评的话,“今天大家以诗会友,不可坏了兴致,接下来崔兄当吟诗一首,顺便向李公子致歉。”

“吟诗可以,但在下却不会道歉,除非李公子也吟诗一首自证清白!”崔远梗着脖子道。

随即他便不管不顾地念道:“易水滚滚去,寒凝故燕城。风掣千柳荡,似闻渐离声。”

众人听完后都点了点头,还有人鼓起了掌,崔远虽然喜欢揭人短处,但诗才还是有的。

随即大家又把目光集中到了李守身上,准备看他接下来如何表现,是真如崔远所说的那样不学无术,还是诗才惊艳。

楚青嫣和悠悠开始着急起来,早知道这样,昨天晚上就该多琢磨一首给李守备用的,虽然两女文才也不怎么样,但有总比没有强。

“崔公子诗才还算可以,奴婢这里也有一首。”金彩英又是出人意表地站了出来,她看李守好像还在沉吟,便主动迎上:“人生如梦梦如烟,当时失意须臾欢。何不学做五柳客,肆情放意云水间。”

“好!好诗!”卢知礼听完之后忍不住鼓掌赞叹:“李兄一名女婢都有如此诗才,胜我等多矣!”

说完他还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新罗婢,然后摇了摇头,都是一个地方的,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李守也有些吃惊,这位刚买的金彩英不仅弓术精湛,诗文一道居然胜过了在场的很多大唐男子,真不知道都是从哪里学的。

现场的文艺青年们也都鼓起掌来,大家并不因为她是一名奴婢就有所轻视,反而因为她的诗才而感到高兴。

此刻阳光虽然明媚,但天上却不时有云彩飘来荡去,更有一朵从众人头顶经过时还洒下了许多细雨。

李守站起身来,连婢女都如此出彩,自己更不能落后,怎么也得攒一首才行。

众人见他起身,知道他已经做出,却不知道是“一刀两刀”的那种菜谱还是真的佳作,都沉声静气地准备聆听。

“暮春烟雨掩城阙,易水桥头听弦声。世间多少小儿女,自爱自恨自痴情。”

李守本想念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又想吟一首“桃花坞里桃花庵”的,不过心中那份好胜心还是占了上风,愣是自己攒出了一首。

“好!”又是卢知礼第一个出声称赞:“没想到李兄真有大才,可算得上是文武双全了。来,小弟敬你一杯。”说完他端起桌上的一杯酒递了过去。

李守接过后一饮而尽。

围观的文艺青年们跟着喊了一声好,那崔远却变得有些灰溜溜的,本想好好奚落这位不学无术的李公子一番,却没想到对方那首“一刀两刀”还真是在跟女伴调笑。

论诗才对方绝对不比自己弱呀!

想到这里他也不想在此地呆下去,趁人不注意便骑上马走了。

接下来亭里亭外的人不禁对李守高看一眼,因为他不仅自己可以写诗,就连婢女都颇具才华。大家纷纷上前介绍自己,还有一些女子大大方方地过来跟他打招呼,让悠悠看了很不爽。

“彩英啊,没想到你的诗居然写的这么好!一个新罗人还知道五柳先生,不简单啊!”李守应付完众人后重新坐回位子,开始好奇地打量自己的新罗婢。

“家主说笑了,彩英本来就是一个只爱射箭的女子,只不过来到大唐后原先的家主喜欢附庸风雅,逼着我们学了不少诗文,所以东拼西凑也能乱写。”

“你太谦虚了,就你这水平比我可强多了!”李守赞道。

“我觉得也是,你这首诗肯定是昨晚一宿没睡凑出来的吧?”悠悠开始揭李守的老底。

“我说悠悠,你这也太会揣摩了吧,你就不会把我往好处想吗?”

“我觉得悠悠说得对,你那句诗里什么‘自爱自恨自痴情’写得颇为儿女气,关键你懂得什么是情吗?”楚青嫣也是心存疑惑。

李守不置可否,但仔细一想,好像大唐诗句里确实很少赤裸裸地写‘爱’这个字。

但他不会在楚青嫣面前露怯:“不就是个情字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多简单明了!”

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麻烦了,因为《雁丘词》的作者元好问是北宋时的金国人,现在还没出生呢。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楚青嫣被这句直指生死的话震撼了。

“可有全诗?”悠悠也追问道。

“这个嘛,本来写了个长短句,不过本公子略微整理一番,凑成乐府一首,还算勉强能看。”李守恬不知耻地说道。

“我给它起名叫《雁丘诗》,因为当时本公子路过并州,路见有捕猎者杀了一只大雁,这大雁都是成双入对,另外一只虽然侥幸逃脱了,但见到同伴被杀,它便悲鸣不已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投地而死。有位名叫元好问的男子看不过去,就把两只大雁买下来合葬在了汾水边上,并且垒石为坟,号曰“雁丘”。

“我睹物思情,便写下了几句:

欲问世间情何物,

直教生死两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共寒暑。

离恨别苦欢乐趣,

便如人间痴儿女。

万里层云千山雪,

而今只影伴谁去?

寂寞箫鼓横汾路,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唯骚人,

狂歌痛饮雁丘处。”

念完之后,李守得意地摇了摇头,随即叹息一声,举止间颇有大家风范。

“诗写得不怎么样,但故事讲得真好!”
sitemap